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施锌对石灰性褐土上小白菜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采用30(低锌)、75(中锌)和120kg/hm2ZnSO4(高锌)3个施锌水平,研究施锌对山西省石灰性褐土上小白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NR)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锌量的提高,小白菜叶片各叶绿素组分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NR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均以中锌处理最大,且中、高锌处理显著高于对照(不施锌);小白菜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持续增加,CAT、POD和SOD活性分别在低锌、中锌和高锌处理时达到最大值,所有施锌处理的3种保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缺锌对照;各处理小白菜叶片MDA含量随着施锌量增大而逐渐降低,且所有施锌处理均显著低于缺锌对照.研究发现,施锌能有效增强石灰性褐土上小白菜叶片光合能力和氮同化能力,显著提高其抗氧化酶系活性,并以75kg/hm2ZnSO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2.
山西霍山油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山西南部霍山七里峪林场典型地段设置了9个样地,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种群进行了调查,利用生存分析理论及谱分析理论,分析了油松种群径级结构和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同时分析了种群数量的周期性.主要结果如下:(1)油松的平均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反映了密度与径级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性.(2)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eyⅡ型.(3)油松种群的生存与死亡,死亡密度与危险率均存在波动起伏的特点.生存率与积累死亡率单调下降与上升,下降或上升的幅度是前、后期大,中期平稳.(4)谱分析表明油松种群数量动态存在周期性波动,与油松天然更新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3.
中国褐虾鳃虱亚科研究(甲壳动物亚门,等足目,寄生亚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中国等足目寄生亚目鳃虱科褐虾鳃虱亚科3种,即普吉特褐虾鳃虱Argeia pugettensis Dana,1852;大西洋褐虾鳃虱Argeia atlantica Markham,1977和阚氏盖鼓虾鳃虱Stegoalpheon kempi Chopra,1923,其中后2种为新纪录.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临汾市山区水保封禁治理区域内药用植物的恢复研究,得出:连翘、翅果油树作为该区最主要的两种药用植物,经三年的封禁,其密度恢复分别增加183.8%、8.0%,产量增加9.8%、460.2%;其它药材增加密度为5.6%、产量255.0%,而对其它药用植物的研究可知,耐干旱的、阳性的药用植物恢复好于耐阴,阴性的药用植物,草本药用植物优于灌木、乔木,土石山区的药用植物恢复优于黄土区.封禁治理应是一个长期的植被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讨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木贼麻黄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种间关联性,该研究基于2×2联列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木贼麻黄群落中25个优势种、300个种对间进行了种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1)木贼麻黄群落优势种群间总体上呈正关联,表明该群落处于稳定的演替阶段。(2)χ2检验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数有141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32对,正负关联比为1.07;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中,正关联种对数有128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51对,正负关联比为0.85;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中,正关联种对数有129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34对,正负关联比为0.96。(3)根据研究区25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并结合PCA排序,可将25个优势种群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研究表明,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木贼麻黄群落物种组成相对稳定且群落结构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6.
该研究于2014年太岳山植被保护完好地区建立了CTFS技术规范的4hm2森林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地内胸径(DBH)大于1cm的木本植物,分析样地内的群落组成,对样地中的主要乔木树种分为幼树(1cm≤DBH≤10cm)、小树(10cmDBH≤30cm)和成年树(DBH30cm)3个生长阶段,并在去除空间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不规则区域中的点格局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样地中主要树种在0~100m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双关联函数^g(r)研究了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格局类型,探讨太岳山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和维持的机理,以明确该区物种的生态适应对策和种群动态。结果显示:(1)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9 698株,其中包括枯立木209株;该区群落的主要优势物种为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色木槭(Acer mono)。(2)研究区主要树种以聚集型分布为主,加入枯立木后,种群聚集程度降低并趋于随机分布。(3)^g(r)函数分析表明,样地内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聚集程度降低的规律,这种变化过程是对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综合反应。研究结果初步确定,太岳山研究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密度制约效应。  相似文献   
87.
为了开发丙酮酸高产菌株,以大肠杆菌MG1655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敲除阻断副产物途径构建了产丙酮酸大肠杆菌工程菌KLPP。进一步利用p UT Mini-Tn5载体进行转座子随机突变,构建了含有7 197个单克隆的突变体文库。使用基于丙酮酸的二硝基苯肼显色法,建立了96孔板-酶标仪快速筛选方法,经过两轮的筛选,成功筛选到了6个突变体菌株,比KLPP丙酮酸产量提高了38%、31%、19%、28%、44%和14%。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确定了其转座子插入的位置,进而确定了可能影响丙酮酸产量的基因位点,为后续菌株改造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增强UV-B辐射对小麦体细胞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榕  王勋陵  岳明  齐智 《遗传学报》2002,29(6):537-541,T002
采用增强紫外线B(UV B)辐射处理 ,对冬小麦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分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0 0 8kJ·m-2 ·d-1增强的UV B能抑制小麦细胞的有丝分裂频率 ,产生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游离染色体、核变形等畸变。其中落后染色体和游离染色体较普遍 ,分别占总畸变率的 32 8%和 2 6 6 %。并在UV B诱导的小麦根尖细胞中发现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到末期分成 3束、4束和 6束等异常分裂现象 ,将之称为体细胞染色体的“多束分裂”(Multi bundledivision)或“分束分裂”(Partition bundledivision)。它们大体分布在两极 ,但两极上染色体“束”数有可能不同 ,同一“束”上染色体的数量也不完全相等。“束”之间未见有细胞壁的形成 ,因而导致产生“多束体”。  相似文献   
89.
山西南部脱皮榆群落生态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脱皮榆群落分布较为集中的霍山、中条山等2个地段,设计7个样地,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共做样方585个。分析了脱皮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测了不同地段群落的重要值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结果表明,脱皮榆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1650m的中海拔山地。群落组成种类约156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具有北温带性质。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种类多,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分布区域夏季水热条件良好,冬季漫长、寒冷、干旱的气候特点。乔木层平均高度约13m,多样性指数H为1.0260一1,5907;灌木层H值0.9983—2.4478;草本层H值为0.9047—3.0621。研究为脱皮榆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0.
陈惠    赵原  种康 《植物学报》2008,25(3):322-331
以成熟胚愈伤组织为材料的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法虽已建立, 但转化频率仍有待提高。本文以粳稻(Oryz a sativa)品种(中花10号和中花11号)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 对组织培养体系及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 建立了一套改进的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遗传转化系统。农杆菌菌株为EHA105, 质粒载体是pUN1301/ OsRAA1, 其中含有标记基因GUS 和筛选基因HPT。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NBD2 (NB+2 mg·L-12,4-D), 继代培养基为NBD0.5, 预分化与分化培养基为RE1 (MS+1 mg·L-16-BA + 0.25 mg·L-1 NAA + 0.5 mg·L-1 KT + 0.2 mg·L-1 ZT)和RE2 (MS+ 1 mg·L-1 6-BA + 0.5 mg·L-1 NAA+ 0.5 mg·L-1 KT + 0.2 mg·L-1 ZT)。另外, 还分析了影响T-DNA转移的多种因素, 如外植体种类、愈伤组织预培养基和愈伤组织继代次数等。采用优化的转化程序, 水稻愈伤组织转化率和植株转化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